
远征新疆的清军绝对是装备精良,刘锦棠部近3万士兵,装备“后膛来复马枪、哈乞开斯、马蒂尼、毛瑟M1871、雷明顿等七响、八响、十三响枪共20000余支。“这支清军部队人虽然少,但是对付阿古柏有绝对的装备优势。1875年入疆时还带了原装进口的加特林,这款装备对中亚骑兵的阿拉胡阿克巴冲锋有神奇疗效。1877年阿古柏在吐鲁番兵败自杀,官军收复北疆。先说说家底。左宗棠为了收复新疆,那真是下了血本。他通过胡雪岩在上海成立的福州船政局和兰州制造局,从国外,主要是德国,买了一大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。刘锦棠率领的西征军主力,人手一支的已经不是什么老掉牙的火绳枪了,而是正儿八经的后膛来复枪。什么毛瑟M1871、雷明顿,这些都是当时普法战争里的明星武器,用的是金属定装子弹,射速快,精度高,射程动不动就上千米。而阿古柏的军队呢,主力还在用老式的英制前膛枪,打一枪得半天才能装好第二发。这在战场上是什么概念?清军这边一轮排枪过去,阿古柏的兵还没反应过来,第二轮、第三轮子弹就又到了。完全是两个时代的对决。更狠的是重武器。刘锦棠部装备了大量德国克虏伯后膛炮,这玩意儿是当时全世界的“炮王”,射程远,威力大,指哪打哪。收复乌鲁木齐的时候,清军就把克虏伯炮推上去,对着城墙一顿猛轰,几炮下去,城墙就开了花。阿古柏的军队哪见过这阵仗,当场就给炸蒙了。当然,最拉风的还得是那款“神器”——加特林机枪。这东西在当时可是尖端武器,对付中亚地区擅长冲锋的骑兵,简直就是大杀器。想象一下,阿古柏的骑兵喊着口号,乌泱泱地冲过来,清军阵地上一挺加特林“哒哒哒”一响,那密集的弹雨泼过去,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就像割麦子一样成片倒下。什么悍不畏死的冲锋,在绝对的火力面前,都成了笑话。所以说,这场战争从一开始,就不是势均力敌的较量,而是一场装备精良的近代化军队,对上一支装备落后、组织混乱的封建军队的单方面碾压。装备牛,也得会用才行。左宗棠制定了“缓进急战,先北后南”的大战略。啥意思呢?就是准备工作慢慢来,把粮草、弹药、后勤路线全都铺设好,绝不冒进。可一旦打,就要像闪电一样,速战速决。执行这个战略最彻底的,就是刘锦棠。1876年,他带着湘军精锐出关,目标直指北疆。阿古柏以为清军远道而来,怎么也得先歇歇脚,适应一下环境。结果刘锦棠昼夜兼程,急行军杀到乌鲁木齐城下,炮弹像雨点一样砸过去,六天就克复了乌鲁木齐。紧接着,又马不停蹄地攻下玛纳斯,半年之内,整个北疆就基本平定了。这一下,阿古柏彻底慌了。他把主力收缩到南疆,依托天山防线,在达坂城、吐鲁番、托克逊这几个门户重地布下重兵,想跟清军打持久战。真正的决战,在1877年春天打响了。刘锦棠的目标,就是砸开南疆的大门——达坂城。达坂城城防坚固,守军自以为万无一失。刘锦棠大军兵临城下,先用骑兵把城围了个水泄不通,断了敌人的所有援兵。一开始,守军还挺横,仗着城高墙厚,用洋枪对射。刘锦棠甚至亲自骑马到阵前观察,结果坐骑被流弹打死,差点就交代在那了。诱敌出城不成,刘锦棠也不废话,直接让炮兵把家伙亮出来。那几门从德国原装进口的克虏伯大炮一字排开,开始进行“外科手术式”的打击。据《新疆图志》记载,清军的炮弹精准地摧毁了城头的炮台和城墙。更神来之笔的是,一发炮弹不偏不倚,正好命中城里的弹药库。只听“轰”的一声巨响,整个达坂城地动山摇,敌军的弹药库发生剧烈殉爆,“人马碎裂,遗胔堆积”,城里的守军士气瞬间崩溃。还没等清军冲锋,城里的人就开门投降了。此战,清军以极小的伤亡,全歼守敌,一举拿下了这个战略要地。达坂城的惨败,像多米诺骨牌一样,引发了阿古柏防线的全面崩盘。驻守托克逊的阿古柏三子海古拉,听到败兵描述清军火炮的威力,吓得魂飞魄散,连夜烧了城里的粮草物资,直接跑路了。刘锦棠兵不血刃,轻松拿下托克逊。几乎在同时,另一路的清军也攻克了吐鲁番。南疆三大门户,几天之内全部失守。这个消息传到阿古柏耳朵里,这位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彻底绝望了。关于他的死,说法不一,有说是被下属毒死的,也有说是服毒自尽。但无论如何,他的死,标志着他建立的伪政权已经走到了尽头。阿古柏一死,他手下那帮人立马开始内讧,儿子杀弟弟,部将闹独立,乱成一锅粥。刘锦棠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挥师南下,开始了武装大游行。接下来的战斗,基本就是追击战了。清军一路势如破竹,六天狂追九百里,连克库车、阿克苏、乌什等城。那些被阿古柏裹挟的百姓,看到官军来了,纷纷箪食壶浆,迎接王师。到了年底,清军已经打到了喀什噶尔。守城的原清军降将何步云见状,果断反正,开城迎接刘锦棠。阿古柏的长子伯克胡里和死硬分子白彦虎,带着残部仓皇逃入沙俄境内。至此,除了被沙俄霸占的伊犁地区,整个新疆重回祖国怀抱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短期股票配资最简单三个技巧,点牛股配资,蚂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