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加沙地带的人道灾难完全归咎于内塔尼亚胡,似乎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政治正确。在美国,许多民主党人一边投票反对向以色列输送攻击性武器,一边又小心翼翼地将矛头只对准内塔尼亚胡个人,试图在他和“可接受的犹太复国主义”之间划出一条安全界线。
这种做法看起来很聪明,既安抚了党内日益增长的反战情绪,又避免了直接挑战以色列这个国家本身。但这种将一个国家的系统性行为简化为某个领导人个人问题的做法,不仅荒谬,而且极具误导性。它让我们忽视了冰山之下那个更庞大、更根本的问题。
把锅甩给内塔尼亚胡,太轻松了
将内塔尼亚胡当成唯一的靶子,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简单叙事。对许多亲以色列的美国民主党温和派来说,这简直是完美的解套方案。他们可以一边表达对加沙平民悲惨遭遇的同情,一边又不必触碰支持以色列的政治红线。
毕竟,为一场导致数百万平民流离失所、让加沙成为全球儿童截肢者最集中地区的军事行动辩护,是对人道主义原则的公然违背。CNN就曾指出,将所有罪责推给一个右翼总理的“个性问题”,成了最便捷的出路。这样一来,加沙的惨剧似乎就与以色列的国家结构、社会共识无关了。
然而,这种叙事回避了一个最核心的现实:内塔尼亚胡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恶魔,他只是以色列现有政治生态结出的一个果实。把他当作问题的全部,不过是在回避真正棘手的诊断。
以色列真正的“病根”在哪
以色列政治光谱的持续右倾,并非偶然。这背后真正的驱动力,是其作为“犹太民族国家”的核心身份认同。这一定位从建国之初就已确立,并在2018年通过的“民族国家法”中以法律形式被彻底固化。
该法案明确规定,在以色列这片土地上,“实现民族自决权是犹太民族专属的”。这意味着,这个国家从根本上就是为一个特定民族群体建立和服务的。虽然它有多党选举等民主制度的外壳,但其国家项目的内核,始终与现代民主的普适性原则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兼容。
在这种国家定位下,任何可能改变“犹太人占绝对多数”人口结构的方案,比如给予巴勒斯坦人平等的公民权,都被主流政治视为对国家生存的威胁,从而被自动排除在可讨论的范围之外。
换汤不换药的政治游戏
这种排他性的国家理念,在现实中早已演变为长达58年的军事占领和系统性的制度安排。在约旦河西岸,以色列建立了大量定居点,里面的以色列公民享有完整的投票权和法律保护。
而仅一墙之隔的巴勒斯坦邻居,则不享有任何国籍和权利,生活在严苛的军事法庭管辖之下。这是一种事实上的种族隔离体制,拥有投票权的人决定着没有投票权的人的命运。
在这样的体制下,政治轮替的意义变得极其有限。即便内塔尼亚胡下台,接替他的无论是谁,都必须在这个“犹太国家”的基本框架内行事。任何试图挑战这一核心身份的政治人物,都无法在以色列当前的政治生态中立足。
结语
所以,加沙如今正在上演的悲剧,并非内塔尼亚胡一时兴起的疯狂政策,而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排他性国策逻辑发展的极端化展现。它以最残酷、最赤裸的方式,揭示了这种制度的必然归宿。
当我们把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内塔尼亚胡身上,对他口诛笔伐时,实际上是放过了那个真正需要被审视的、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祸根。只要这个根基不改变,即便换掉一个内塔尼亚胡,下一个上台的,也很难说不会是另一个“内塔尼亚胡”。冲突与悲剧的循环,恐怕仍将继续。
短期股票配资最简单三个技巧,点牛股配资,蚂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